近来,有关量子计算的新闻不断刷屏。量子计算机的突破,为我们描绘着更快、更强的未来计算场景。然而,对于大多数人来讲,量子计算机依然是“不明觉厉”的存在。
我们可能会发现,表述量子计算机能力水平的一个重要参数是它的量子比特数。无论是我国66比特的可编程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“祖冲之二号”,还是近日IBM公司宣布制造出的127个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,量子比特都是一个绕不开的概念。那么,究竟什么是量子比特?它为什么在量子计算中“举足轻重”?提高量子比特数的难点又在哪?
“既死又活”的薛定谔猫
量子比特是量子计算机的基本信息单元。与常规计算机使用的非0即1的二进制码不同,量子比特可同时以0和1的状态存在。这种不确定性来源于物理学中的量子叠加:一个量子系统能同时存在于多个分离的量子态中。
想要进一步理解量子叠加,就不得不提及著名量子物理学家薛定谔的那只“既死又活”的猫。
薛定谔的猫其实是一个思想实验。它假定一只猫被关在一个密闭房间内,房间里有一瓶装着剧毒气体的玻璃瓶,瓶上方有一个装有放射性原子的盒子。放射性原子有一定概率发生衰变。盒里还有一个机关侦测放射性原子是否发生衰变。若发生了衰变,机关将控制一个锤子砸碎玻璃瓶,释放出毒气,从而使猫死亡。
大型站长资讯类网站! https://www.0818zz.com